
村民正在采收羊肚菌。
本网讯 近年来,六枝特区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发展羊肚菌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推进乡村振兴。
近段时间,六枝各地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采收。走进郎岱镇青菜塘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在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羊肚菌大棚里,鲜嫩的羊肚菌破土而出,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家住郎岱镇青菜塘村的村民朱怀情指尖翻飞、动作娴熟,不一会就采摘了半桶羊肚菌。
据了解,羊肚菌被誉为“菌中之王”,种植周期短、效益高,市场供不应求,但采摘标准较为严格。
贵州双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双说:“羊肚菌的采摘时机非常关键,品质不同,价格出入也会很大。纹路紧、肉质厚、个头大的羊肚菌价格相当可观。当羊肚菌的颜色从浅黄色变成咖啡色时,便是它的最佳采收时机。”
最佳状态的羊肚菌单朵重量约25克,20朵即可达到1斤。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羊肚菌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尤其是干品价格更是居高不下。目前,一斤干羊肚菌的市场价值在600元至800元。
在离基地不远的加工车间内,12台烘干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正在分拣、烘干,8小时后,干菇将发往成都、广州等地。
“基地上拉鲜货过来,工人负责摆盘,再放到烘干机里面,经过30℃至50℃的温度加工,5到8个小时左右出1锅,一天能烘8000斤左右的鲜货,烘干后的干货有1000多斤左右。”贵州双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陈云龙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贵州双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构建集菌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公司不仅实现了从菌棒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把控,还有效降低种植户的风险,提高产业效益。
近年来,六枝特区积极推广“菌粮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春收后轮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这样既不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又能确保群众务工收入持续增加,还能对冬闲田加以充分利用。
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为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务工群众的收入。这得益于六枝特区羊肚菌产业联农带农模式的成功探索。主要是采用“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131户种植羊肚菌的大户。
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郎岱镇簸箕田村村民彭靖曾经靠外出打工为生,2024年8月起,他加入了贵州双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郎岱镇青菜塘村承包50余亩土地种植羊肚菌。在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彭靖的羊肚菌种植成效明显,今年预计亩产300公斤,产值达到3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共种植羊肚菌3060亩,主要覆盖郎岱镇、木岗镇、落别乡等8个乡镇(街道)。羊肚菌的种植为基地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累计带动务工群众9万余人次,创造就业收入90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增收渠道。
(周 兰 浦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