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六盘水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地方新闻

六盘水市2024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 来源:六盘水日报 时间:2025/03/17 10:48

(2025年2月19日在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六盘水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盘水市2024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提请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贯彻落实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持续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32亿元,为预算的103.18%,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6.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12.4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88.25亿元、待偿债上年结余0.3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4.0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79亿元、调入资金28.04亿元及区域间转移性收入1.65亿元后,收入共计482.8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1.5亿元,为预算的117.25%,增长3.05%,加上上解上级支出7.3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1.64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结转下年支出等32.44亿元后,支出共计482.89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45亿元,为预算的111.5%,增长14.8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63.94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8.86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3.4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47亿元、调入资金0.2亿元、区域间转移性收入1.65亿元及下级上解收入4.05亿元后,收入共计15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37亿元,为预算的114.29%,增长9.49%,加上上解上级支出3.77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9.5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9.4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结转下年支出等21.98亿元后,支出共计155.1亿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1.83亿元,为预算的272.41%,增长62.77%,主要是特许经营权出让收入等增加,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88.0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6.38亿元、调入资金1.81亿元及上年结转收入6.48亿元后,收入共计414.56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91.98亿元,为预算的311.52%,增长59.44%,加上调出资金24.4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70.11亿元及上解上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28.03亿元后,支出共计414.56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5.22亿元,为预算的508.58%,增长676.97%,主要是特许经营权出让收入等增加,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6.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3.81亿元、调入资金1亿元及上年结转收入2.02亿元后,收入共计88.6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4.51亿元,为预算的238.33%,增长300.69%,收入增加支出相应增加,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46.6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59亿元、调出资金及结转下年支出5.89亿元后,支出共计88.65亿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为预算的70.55%,增长374.76%,主要是部分市区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等增加,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13亿元及上年结转收入1.68亿元后,收入共计2.8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36亿元,为预算的82.27%,同比下降(以下简称下降)0.02%,加上调出资金及结转下年支出1.49亿元后,支出共计2.85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2亿元,为预算的91.64%,下降8.32%,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12亿元及上年结转收入1.34亿元后,收入共计1.6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34亿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持平,加上补助下级支出0.12亿元,调出资金0.2亿元后,支出共计1.66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8.1亿元,为预算的99.16%,增长5.15%。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5.73亿元,为预算的102%,增长7.59%。当年收支结余2.3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8.03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3.86亿元,为预算的99.05%,增长5.45%。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1.43亿元,为预算的103%,增长2.55%。当年收支结余2.4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5.45亿元。

以上数据待上级财政部门批复决算后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报告。

二、2024年财政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各类政策机遇,在资源资产盘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谋实招、出真招,全市财政收支、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一)增收清欠并举,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一是紧盯年度目标,序时强力推进落实。克服煤炭市场不景气、税收收入持续下降等困难,建立财税收入调度联动机制,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事项强化分析调度,精准把握财税收入增减变动要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依法依规组织非税征收,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3%,排全省第2位。二是聚焦盘活资源资产挖潜增收。深入挖掘我市资源资产禀赋,分类研究盘活处置,通过党委政府高位谋划推动,积极争取省级政策、资金支持,推进市中心城区供水特许经营权等资源资产有效盘活,有力提高国有资源资产配置效益,真金白银增收,助力防范化解风险。三是强力推进欠缴收入清欠。按省统一部署要求,建立了国有土地“出让、划拨、清欠”三张清单、矿业权出让收益“一矿一策”等工作机制,全年共清欠税收收入11.4亿元、国有土地出让收入14.7亿元、矿业权出让收益22.2亿元。

(二)加大财政投入,有效助推经济平稳增长。一是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投入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2.1亿元,支持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项目、六枝特区化工园区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助力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聚焦做强首位产业,提升引领支撑作用。出资0.8亿元支持成立凉都能源公司,搭建全市能源产业的运营主体,助推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投入能源安全生产等专项资金2.16亿元,兑现工业企业激励资金0.36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市场主体发展,培育经济增长动能。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17.7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58万户次。争取上级政策补助资金2.62亿元,加上市级投入0.15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多彩贵州·惠享凉都”商旅等促消费活动,提振经济发展活力。

(三)多措并举发力,争资争项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强化争资争项。及时兑现20家市直部门奖励经费0.12亿元,并修订完善《六盘水市争资争项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市直单位综合考核挂钩,有效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全市争资争项完成54.23亿元,为考核基数48.09亿元的113%,同比增长8.5%;获投省“4+2”基金21.17亿元,占全省的19%。二是鼓励争大争重。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安排项目前期费0.2亿元支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夯实项目申报基础,让更多优质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范围,全市获得新增专项债券11.41亿元,获得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5.35亿元,支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44个项目建设。三是推进争优争效。聚焦工作推进力度和项目建设成效,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已获支持项目建设,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拨付率和项目建设成效,进一步夯实后续争资争项基础,2024年全市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65亿元,支出进度排全省第1位。

(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筑牢兜实民生底线。一是支持教育发展。扎实做好教育资金保障,落实各项教育支持政策,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全市教育支出89.92亿元,同口径增长2.5%。二是加大卫生健康领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财政补助人均标准从89元提高到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人均标准从640元提高到670元;统筹各级资金0.2亿元建成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全市卫生健康支出38.08亿元,增长0.97%。三是落实社会保障提标政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808元/月、6852元/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878元/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59亿元,增长4.6%。四是支持乡村振兴。统筹上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8.65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1.65亿元、市县财政资金5.3亿元等,有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增加投入0.4亿元,提高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待遇和增加村级运转经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持续深化改革,财政体制支撑更加有力。一是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按照“全面规范、稳中求进、让利县级”的总体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市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规范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管理,我市改革实施方案作为全省第一批改革地区报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加大市级财力下沉力度,年增加钟山区财力2.2亿元以上,有效激发市区发展积极性。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围绕“1+4+8”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六位一体”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按“优、良、中、差”与下一年度部门公用经费安排挂钩,进一步提高绩效意识,我市2024年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排全省第2位。三是加强预结算评审工作,发挥“过滤网”作用。对5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应评尽评,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节约出来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全市完成项目预算评审660个,节约资金5.45亿元,较去年增加1.8亿元;完成项目结算审核630个,节约资金7.32亿元,较去年增加1.83亿元。四是紧跟上级改革动向,建章立制争红利。出台《六盘水市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建立覆盖全市,包括乌江干流(三岔河)、水城河支流双水小河、懒龙桥河、乌图河等4条河流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获得省级奖补资金及其他市州补偿0.28亿元。

(六)高位统筹推进,债务风险防范有力有效。一是增收化债取得新成绩。认真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关键风险点,强化统筹督导,强力推进落实,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取得历史性突破。二是资产盘活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资源资产处置盘活,用好市中心城区供水特许经营权出让资金,同步实现存量资源资产盘活、财政收入增收、存量债务化解、公司转型发展等多个目标,实现省、市联动市场化盘活资源资产的新突破。三是抢抓增量政策落地打开新局面。2024年全市获得一揽子增量政策置换债券资金113.24亿元,有力支持成本高、风险大的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年节约债务成本1.5亿元以上,并充分发挥“一枪多眼”作用,助力年度融资平台公司压降转型任务顺利完成。四是银企共防风险取得新进展。持续加大与金融机构协商谈判降息,全市经营性有息债务成本平均下降1.2个百分点,年节约债务成本7亿元以上。

各位代表,2024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财源培育成效还未完全显现,税收增速趋弱,财政收入增长不确定性较大;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增支事项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本级收入规模较小,现金流紧缺,财政保障能力较弱;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问题易发频发,财经秩序需进一步整饬;政府债务本息支出逐步增加,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较大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在后续工作中聚焦短板弱项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全市和市级预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继续实施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综合考虑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落地等利好,以及我市产业基础薄弱、新增重大项目未完全投效等实际,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2%左右,预期目标119.66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加2.34亿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163.4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73.18亿元,收入共计356.3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330.82亿元安排(含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部分,执行中上级新增下达转移支付后,实际支出还会增加),较上年预算数增加31.05亿元,增长10.36%,加上上解支出等25.51亿元,支出共计356.33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同口径增长2%安排(剔除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因素),预计31.08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加0.61亿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45.16亿元,以及上年结转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下级上解收入等28.52亿元后,收入共计104.76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92.33亿元安排,较上年预算数增加22亿元,增长31.28%,加上市对下转移支付9.12亿元,上解上级支出等3.31亿元后,支出共计104.76亿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2.54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减少69.29亿元,下降34.33%。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3.66亿元,以及上年结转收入、调入资金等30.71亿元,收入共计166.91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0.02亿元,较上年预算数增加68.39亿元,增长110.98%,主要是上年预算基数较小。加上调出资金、专项债务还本支出等36.89亿元,支出共计166.91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25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减少17.98亿元,下降48.96%。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0.17亿元,以及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8.04亿元,收入共计25.46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76亿元,较上年预算数增加8.28亿元,增长57.19%。加上市对下转移支付0.31亿元,以及新增专项债券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2.39亿元,支出共计25.46亿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3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加0.49亿元,增长47.3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0.45亿元、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0.23亿元,收入合计2.21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1亿元,较上年预算数减少1.05亿元,下降62.93%,加上调出资金等1.6亿元,支出合计2.21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31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加0.12亿元,增长59.97%。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0.12亿元,收入合计0.43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安排支出,本级收入全部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加上调出资金0.31亿元、市对下转移支付0.12亿元,支出合计0.43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1.92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加3.82亿元,增长4.8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9.59亿元,较上年预算数增加5.4亿元,增长7.28%。当年收支结余2.3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0.36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7.16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加3.3亿元,增长5.16%。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4.39亿元,较上年预算数增加4.48亿元,增长7.48%。当年收支结余2.7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8.22亿元。

需要报告的是,在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前,为确保各单位正常运转,我们已按照《预算法》规定,预拨部分基本支出和急需项目支出,提前下达各市区部分固定转移性支出。另外,根据《六盘水市预算审查监督办法》有关规定,《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一并提请本次会议审查。

四、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等,紧扣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扎实做好财政服务保障,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提升财政保障水平。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计划性、均衡性,逐月序时推进财政收入组织,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稳固支柱税源支撑能力,紧盯盘江精煤、邦达能源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坚持聚财与生财并举,积极落实收入组织责任共担机制,切实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杜绝财政收入“跑冒滴漏”。二是加力推进历史清欠,重点聚焦涉黑资产处置、矿业权出让收益清缴等,建立工作台账锁定存量,压实各行业部门清欠责任,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库,助力全市财政收入增收。三是紧盯土地收储、挂牌出让、缴库等关键环节,加大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力度,强化资源资产盘活,用好专项债券可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政策利好,全面梳理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以及具备开发潜力的地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投入“促发展”,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支持首位产业、提振消费信心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税源增长基础。一是坚持项目投资拉动。统筹用好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市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在去年基础上增加50%,全力支持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二是坚持产业培育带动。统筹用好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省“4+2”基金等上级资金,市级再安排工业专项、“四上”企业奖补等0.52亿元,全力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坚持促进消费撬动。贯彻落实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计划,统筹用好各级消费品以旧换新及扩大内需等补助资金,市级再安排促消费专项资金0.24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多彩贵州·惠享凉都欢乐购”等促消费活动,全力激发消费活力。

(三)用好政策“争支持”,全力推进争资争项。围绕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级预算安排情况等,深入领会上级政策实质和工作要求,全力争取相关资金、政策支持。一是聚焦中央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券、支持提振消费、支持“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提高争资争项成功率。二是聚焦中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下转移支付等政策利好,强化向上对接汇报,客观反映困难实际,力争获得更多上级支持。三是切实凝聚向上争取合力,及时兑现争资争项奖励,修订完善《六盘水市争资争项工作考核办法》,客观反映部门争取成效、努力程度,更加精准制定奖励措施,进一步提升争资争项积极性、主动性。

(四)优化结构“保民生”,落实各级保障责任。严格落实中央、省加强基层“三保”工作部署要求,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般公共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力度,市级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财政补助资金0.8亿元;安排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补助等民生资金0.77亿元,加大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二是保障教育优先,市级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学生资助0.3亿元,加大对困难学生补助力度;安排五中上划补助资金0.8亿元,支持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三是支持健康六盘水建设,市级安排补助资金0.49亿元,支持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标政策;安排医疗救治提升专科、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补助资金0.1亿元,支持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四是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市级按“只增不减”要求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14亿元,并统筹用好各级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全力加大农业农村领域投入,助力推进共同富裕。

(五)持续改革“提质效”,不断提升资金效益。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和国企经营效益。调整完善市与水城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分享体制,持续深化开发区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凝聚发展动能。二是继续实施零基预算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大幅压减低效无效支出;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在按省要求压减15%的基础上,再压减3%,用于重点急需支出保障。三是进一步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聚焦民生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政府采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多彩贵州系列促消费等领域专项检查。四是拓展财政评审职能,制定出台预算评审实施细则,将预算评审作为部门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按照“全面规范、应纳尽纳”的原则,逐步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设备购置类、财政财务类等纳入评审范围,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益。

(六)全力统筹“防风险”,严格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将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作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严格落实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防止融资平台债务无序扩张。二是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在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债务,坚决杜绝超限额举债和违规违法举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资金调度筹集,确保政府债券利息按期偿付。三是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采取预算安排、压缩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源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全力以赴争取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大力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压降,助力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发展。四是多措并举“防爆雷”,继续抢抓政策机遇期,积极与债权人开展展期、降息、置换,缓释债务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确保到期公开市场债券本息兑付;以银团贷款置换涉众非标试点为契机,稳妥有序化解涉众非标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和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市政协意见、建议,担当作为、知难而进,全力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