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俩到天安门观礼升旗仪式 。刘 庚 摄
□全媒体记者 宋 迪
一场跨越89年的归乡礼,让诚信之诺照亮凉都星空。
5月25日,六盘水市盘州市胜境街道胜境居委会,晨雾未散,锣鼓已响。当全国道德模范邹广阳、邹广周兄弟踏上家乡的土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满街的鲜花、掌声与乡亲们的笑脸。
胜境居委会的小广场前,欢声笑语不断。
“我会把这个(诚实守信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守护红军墓的第五代传人、邹广阳曾孙女邹梓涵表示,为祖父感到自豪。
“邹广阳、邹广周是我们龙家沟的骄傲,也是盘州市的骄傲。”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们要教育子女向他们学习。”
……
从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六盘水时邹家先祖许下守护烈士墓的承诺开始,到2025年第二代守墓人捧回全国道德模范荣誉,这场跨越89年的接力,在这一刻凝结成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关于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邹广阳、邹广周获评“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参加表彰大会后,兄弟俩来到天安门,观礼了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他们的眼角湿润了:“红军就是老百姓的亲人,我们会继续守护好红军墓,把这件事一代一代地做下去。”
邹家五代人接力守护红军墓的故事在六盘水广为流传——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战士赵文荣在战斗中负伤,邹广阳和邹广周的父亲邹学孔受红军委托,冒着生命危险把这名刚满18岁的小战士藏在家里养伤。因伤势严重,赵文荣2个月后牺牲。
从此,每至清明、春节,邹广阳、邹广周兄弟都要跟随父亲,来到红军墓前祭祀先烈。
“那些年,父亲种地或赶集回来,总要到坟前看看。每当下大雨时,为防坟墓被淹,都要带着我们拿着锄头、铁锹去排水。每年清明节和农历正月初一,也要带着我们前往祭扫。”邹广周回忆道。邹广阳非常清晰地记得,每次来到坟前,父亲总会自责地说:“没有治好你们赵叔叔,是我一生的遗憾!”
“父亲告诉我们,‘他是你们的叔叔,一名红军,我的兄弟!’每年清明节时,父亲总是带上我们先给‘赵叔叔’的坟墓挂青后,再挂自家的祖坟,‘赵叔叔’也慢慢成了邹家一直怀念的亲人。”
邹学孔临终前立下家规:“以后每年扫墓,须先祭英烈、再拜祖宗!”
历经岁月风雨,这座矗立在胜境街道龙家沟山间的坟茔,总是被邹家人清理得干干净净,坟茔周围野花清香四溢、树木碧绿葱翠。
89年后,当邹广阳、邹广周兄弟俩将奖章轻轻放在红军烈士墓前、告慰这位异乡的亲人时,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文明追求在此刻交汇——
诚信不仅是个人品格,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脊梁。
从乌蒙山脚的红军墓,到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邹家兄弟的故事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中国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六盘水这片镌刻着长征记忆的红色土地上,诚信守诺的古老美德正通过制度创新、文化重构、教育深耕,生长为支撑城市转型的文明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