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六盘水市摄影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伴随着六盘水的发展步伐,摄影师们始终与城市同频共振,直观呈现了“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的转型历程。
翻开六盘水摄影人的“作品集”,上世纪的矿区工人汗水浸透工装,脚手架上的建设者以天为幕,乌蒙大草原的风电设备与星空构成科技与自然的和谐画卷。这些跨越时空的影像,不仅是城市从工业重镇到生态之城蜕变的见证,更是凉都人奋斗精神的视觉档案。
“摄影不是简单的按快门,而是用眼睛替历史存档。”会上,六盘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述慷介绍道。自2005年“中国凉都”品牌创立以来,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了这个城市。他们徒步170公里重走长征路,用镜头再现红色记忆;长期驻守明湖湿地、大河堡花海,将生态美景转化为旅游名片。这些影像作品,完整记录了凉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事实上,在六盘水,摄影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撬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早年,摄影师们跋山涉水深入民族村寨,用镜头记录下长角苗盘发、布依族长桌宴、彝族火把节等珍贵画面,并将这些影像带到全国各大展台。如今,这些“影像种子”已生根发芽——乌蒙大草原的佛光奇观、玉舍雪山滑雪场的矫健身影、妥乐古银杏的金色海洋,通过摄影师的广泛传播,使凉都“春赏花、夏避暑、秋康养、冬滑雪”的全季旅游模式享誉全国。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六盘水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其中摄影宣传功不可没。连续多年举办的“中国凉都文化旅游摄影大赛”已累计吸引全国各地数千名摄影师参与,使凉都美景在社交媒体平台形成持续性的“刷屏效应”。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在受访时表示:“就是看到那张草原星轨的照片,才让我下定决心来凉都追一场银河。”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摄影师们正以创新视角激活传统文化表达。80后摄影师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捕捉水城农民画跃动于民居墙面的生动场景,巧妙融合民间艺术与现代美学;90后摄影师创作的《钢水与汗水》系列作品,通过影像在工业遗迹与当代光伏基地之间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作品在国内展览中频频亮相,向世界传递凉都的文化自信。
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既是回望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更是开启新征程的崭新起点。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六盘水摄影人将与高校合作打造特色摄影研学路线,让青少年通过镜头感悟家乡的历史文脉;持续推进“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一方面邀请全国各地摄影师用镜头诠释凉都魅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本土优秀作品亮相国际摄影展览平台。
“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要成为发展的共建者。”王述慷的这句话说出了所有摄影协会成员的想法。六盘水的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着家乡的美丽瞬间,记录下这片土地的动人故事。这些充满温度的照片像一扇扇窗口,向世界展示着凉都·六盘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随着作品在各地传播,越来越多人通过这些影像认识六盘水,感受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光影之间,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六盘水正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